课程简介

本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属于我校《基础医学综合临床前实验课程》系列内容之一,是我校在基础医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开设的一门创新性桥梁课程,依托成都医学院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主要面向3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PBL课程》配套实践教学辅助使用,也可独立开设,包括2个模块:

模块一:PBL案例教学前虚拟仿真实验暨呼吸系统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阶段,依托“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形态学数字化教学系统”和传统机能学动物实验,巩固和夯实基础医学知识要点,为开展呼吸系统PBL案例讨论奠定基础。

模块二:PBL案例教学后虚拟仿真实验暨基于ESP病人的虚拟仿真实验阶段,依托基于“生理驱动的标准化虚拟仿真病人(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ESP)”虚拟病人的操作和观察,巩固和提升PBL讨论成效。

通过开展本项目学习,使学生对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呼吸的生理过程,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影响因素及呼吸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血氧指标体系;缺氧以及缺氧对细胞、组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等系统的影响等基础知识进行了综合复习的同时,掌握大叶性肺炎的诱因、发病机制、形态学发展过程、并发症及大叶性肺炎的标准化诊治操作流程;综合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临床现象、解决临床问题,促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有效衔接,在巩固和应用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初步了解和掌握临床知识,推进临床前思维能力的养成。

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提倡“三早”教育的方针,并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大叶性肺炎等相关呼吸系统基础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临床典型案例不足的不利局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临床问题的临床前思维能力;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