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虚实结合,夯实呼吸系统基础医学知识,为PBL案例讨论奠定基础
在开展相关案例PBL讨论前,通过我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和“形态学数字化教学系统”,从基础医学的角度,通过3D动画及动物虚拟实验操作,并进一步通过实体动物实验,开展机能学传统动物实验教学,虚实结合,有效提升动物实验教学效果,夯实与巩固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呼吸的生理过程、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影响因素及呼吸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血氧指标体系、缺氧以及缺氧对细胞、组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等系统的影响等基础知识。
(二)以虚补实,弥补临床典型案例少的局限,巩固PBL讨论的成果
大叶性肺炎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但由于近年来大量强有力抗生素的使用,临床上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已较少见到,学生在基础阶段进行临床见习教学的困难较大,限制了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有效衔接。开展本项目,可以有效弥补临床典型案例少的局限,促进医学生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更早接触临床。
此外,大叶性肺炎动物模型复制操作复杂,耗时较长,实验动物消耗量大,且涉及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动物操作技能和生物安全要求较高,这些极大限制了大叶性肺炎动物实验的可操作性,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本项目依托ESP虚拟病人,可以直观通过大叶性肺炎虚拟病人反复练习,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巩固大叶性肺炎PBL讨论的成果。
(三)夯实基础,促进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有效衔接
本实验项目的实施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三年级学生,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所有的基础课,即将进入临床学习。通过开展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PBL课程》,配套开展本实验项目的学习,既能巩固夯实和综合应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等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同时,也能促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效衔接,了解临床“大叶性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病理变化及其治疗原则,为后续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兴趣驱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大叶性肺炎”为中心,配套“大叶性肺炎”PBL学习,包括大叶性肺炎PBL案例教学前的“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形态学数字化教学系统”,及大叶性肺炎PBL案例教学后“基于生理驱动的标准化虚拟仿真病人(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ESP虚拟病人)”两个模块(共4个系统)。通过大叶性肺炎PBL案例教学前的虚拟操作和传统机能学动物实验,复习基础医学知识要点;通过基于ESP病人的大叶性肺炎PBL案例教学后的ESP虚拟病人的操作和观察,巩固PBL讨论成效。
PBL讨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临床病例与ESP病人相结合,既提升基础医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分析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