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叶性肺炎PBL案例教学前虚拟仿真实验:
依托我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和“形态学数字化教学系统”。学生通过个人手机、PC等登录,预习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操作视频”,使学生在课前对整个动物实验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之后进入“动物虚拟实验”环节,以虚拟动物为操作对象,开展“多因素对呼吸系统功能影响的虚拟实验”、“缺氧虚拟操作实验”、“抗菌药虚拟实验”等虚拟实验。该环节设置有“练习模式”和“考核模式”,学生在“练习模式”下操作时,系统有提示,学生可以反复操作,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操作步骤和成绩。学生每次完成练习,系统会给出成绩;“考核模式”则完全模拟考试情景,系统没有操作“正确”与“错误”的提示,考核结束或中途返回,系统会确认是否“交卷”,并给出成绩。通过系统的操作结果反馈,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并进行虚拟实验考核,对于考核达标的学生(正确率不低于90%),准其进入实体实验室,以提高实验成功率,降低实验动物损耗。
学生通过大叶性肺炎PBL案例教学前虚拟仿真实验,从基础医学的角度,综合复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呼吸的生理过程、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影响因素及呼吸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血氧指标体系、缺氧以及缺氧对细胞、组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等系统的影响等基础知识,促进基础医学知识的全面夯实与巩固。
(二)实体动物实验:
在我校四川省省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上课,进行上述相关呼吸系统机能学的传统动物实验教学。
(三)基于ESP病人的大叶性肺炎PBL案例教学后虚拟仿真实验:
以“ESP虚拟病人”为操作对象,模拟临床大叶性肺炎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血气改变、重要器官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等;通过“语音问诊”对病情进行评估、填写“电子病历”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并辅以“药物治疗”。观察病人生理指标、血气分析、循环和呼吸等的变化,最后完成案例思考题。通过系统的操作结果反馈,使学生在学习大叶性肺炎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系统将自动记录每位学生的访问信息、每次操作和考核的结果,并进行自动统计,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
(四)课后:
学生完成教师预设的“自测与考核”试题,其成绩计入实验课成绩,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